第152章 清明_年代:四合院里的手艺人
笔趣阁 > 年代: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> 第152章 清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52章 清明

  年代:四合院里的手艺人正文卷第152章清明徐得庸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当手艺人。

  钻孔、穿线、固定、粘纸,很快便把竹伞给修复,试了试还不错,就是油纸没有后世那么多好看的图案。

  霭霭停云,濛濛时雨,漫步在这肆玖城内的胡同里,应该和江南雨巷同样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当然,这时候可没多少人有这闲情逸致。

  修复完竹伞,接下来就做竹摇椅,这个他没做过,但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跑,随手在兜里一掏,一只铅笔出现在手中,在纸上画图纸。

  想要让椅子摇起来,必须做出弓形的椅子底部,竹子要用火烤……。

  他细致的将各个部分画出来,在哪个地方开孔等等,想要做的精致耐用就不能急,幸好他还算有时间。

  中午,徐南氏回来,对他修好的竹伞很满意,夸了他几句,不过对他弄的乱七八糟一截一截的竹子有点嫌弃。

  徐得庸笑了笑没说话。

  午饭后,看到徐得庸在家,小棒梗便从家里跑出来,熟练找到小板凳,坐在门口看着徐得庸忙活。

  秦淮茹在自家门口瞅了瞅,没有跟过去。

  最近因为贾东旭的腿伤消停许多的贾张氏,一边纳着鞋底眼睛悄悄翻了翻,像是有种特务般的警惕。

  至于贾东旭正无聊的看着一本钳工方面的书,他已经在家呆腻了,可拐杖还是不能扔,得继续熬着。

  想扔掉拐杖最起码还得半个月,痊愈也得一个多月。

  另一边,小棒梗问道:“得庸叔,你在做什么?”

  徐得庸道:“做一个躺椅。”

  “躺椅?不躺床上吗?”

  “是摇椅。”

  “摇?是秋千吗?我可喜欢去大海旁边玩,那有秋千。”

  徐得庸:“……”

  小孩子的思路果然很发散啊!

  “大海”应该指的是北海公园,公园的北门,右手方向就是“北海公园运动场”

  里面有压板、溜板、平衡木和单双杠……等等。

  其中秋千最受欢迎得排队,幼儿秋千是一个可以伸出双腿的木箱子,大人推着玩儿。

  儿童秋千在一个坚实的框架下,用两根长长的粗绳下栓着木板,胆大的荡的直入云霄。

  大童的就是雨伞式秋千,下面是圈套,孩子把一条腿伸里面荡起助跑追逐,在空中还能翻滚,很刺激!

  民谚有言:“悠一悠,不长秋。”意思是说,春天打了秋千,秋天不招瘟疫。

  为了讨这个口彩,每到寒食前后,大人孩子都喜欢到秋千上悠一悠。

  徐得庸将一根根的竹子切割成自己想要的样子,他打算做三个竹摇椅,所以每一个部件都要做三个。

  他一边做,一边还有回答小棒梗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,比如“竹子为什么叫竹子呢?”

  很快闫解旷等几个小子也都凑过来看,这时候的娱乐太少,看得庸哥做东西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娱乐,不但偶尔能获得一点小玩意,也是他们出去吹嘘的资本。

  这不,得庸哥就用切割下来的细竹梢,给他们一人做了一个竹哨。

  蒙蒙细雨中,四合院中他们开心奔跑着,吹着竹哨发出“喁喁”的声音。

  哈哈,有得庸哥太好了,明天去学校又有可以显摆的东西喽。

  秦淮茹看着这一幕,为村里的那个姑娘感到可惜,挺好的一个姑娘,因为家里兄弟多成为了“货物”,最后不知会“嫁”给什么样的人。

  可惜,自家堂妹京茹年纪太小,不然这肥水怎么能流外人田……,

  ……

  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“清明”。

 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“时年八节”之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gusec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gusec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